医德育天使 爱心惠乡邻 二维码
194
来源:——宝丰县孟氏中医骨伤医院院长孟文彦 医德育天使 爱心惠乡邻 ——宝丰县孟氏中医骨伤医院院长孟文彦
“我们社区的文彦大夫就是最美医生啊!”,说这话的就是居住在宝丰县城关镇西街的张书琴女士。 孟文彦大夫在城关镇辖区早已小有名气,她所采用的“少花钱、不花钱”的收费原则来惠及百姓,把“热心、关心、细心、耐心”的八字方针来作为行医之道;他所实行的“先治病后付费”的惠民措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受到了一致好评,尤其她“一切为了百姓健康”的坚定信念,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 宝剑锋利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孟文彦,女,现年48岁,宝丰县城关镇人,生于中医世家,孟氏,中医正骨传人,宝丰县医药学会会长,宝丰县政协委员,平顶山市宝丰县科技优秀人才,宝丰县科技带头人。她研制的“壮骨增髓液”被省级专家鉴定为全国领先水平,2011年,荣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国家《中医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她的事迹,曾在《青年导报》、《河南科技报》上作过报道。 孟文彦出生于宝丰县城关镇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孟繁民擅长中医正骨。据了解,自幼聪慧善良的他幼承庭训,极好岐黄之学,立志悬壶济世,在父亲行医时,他便潜心钻研治疗骨病的方法,孟文彦虚心学习中医正骨疗法,结合祖传医疗方法,形成自己一套有效的治疗骨病的方法。孟繁民老先生见女儿热爱医学,不忌此技,便打破“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时常给她讲中医正骨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孟文彦看到那些患者被骨伤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时候,她曾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学好医,发扬光大,传承孟家的中医正骨绝技,造福百姓!” 回乡行医惠乡邻 在父亲的言传深教下,她学习更加勤奋,村外田埂上和林荫树下,时常可见她“啃古书,背汤头”的身影。1988年,她到洛阳医院、洛阳正骨研究所进修;1995年,到新乡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 正在大营镇行医的孟文彦,在城关镇西街两委会书记李华兴的邀请下,于1990年正式回到自己家乡,开创了为家乡父老乡亲行医的生涯。由于她深得其传,加上热情服务,医术过硬,很快赢得了广大辖区患者的信任,接着“文彦诊所”的名字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找她求治的患者络绎不绝。作为一名医生,高超的医术是立世之本,高尚的医德是成功之源。孟文彦医生不仅以回春的妙手吸引了患者,更以一切为患者着想的高尚医德,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爱戴和敬佩。 治病不图人,施恩不图报 居住在西街社区的张书琴女士,因患“亚甲炎”,县里的医院去看过,市里的医院去治过,省城医院也去治过,四处求诊医治,疗效甚微。但孟文彦深知百姓的艰辛和得病之苦,在治疗上用药恰当,药费比普通的大医院便宜40%左右,他还对许多家庭经济拮据的患者减、缓、免药费和治疗费,甚至对有些在生活上有困难的患者,送去药费和治疗费之外,还要送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费。这样做虽然使自己的收入减少了很多,但他依然乐此不疲,她信奉“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不能被金钱所左右”。孟文彦的行医、扶贫济困的事迹赢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的称赞,他们时髦的称文彦就是我们身边的“最美医生”。 居住在城关镇西街社区的张书琴女士,早在2000年2月被诊断为“亚甲炎”,其症状为头颈部痛疼,局部肿胀,头位转动时疼痛加重,张口吞咽困难,卧病在床,不能活动,先后到县、市、省知名大医院诊治,疗效甚微,后又在省城大医院住院治疗,其疗效仍不明显。出院后,一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家中的存款也被看病花光了,而且还又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儿子已到了成亲年龄,丈夫因没有能力再为她借钱看病,无奈之下,揪心的离家出走,离开了他可爱儿子和贤淑的妻子。 张书琴这一切又给忍受病痛的张书琴,增加精神上的折磨,这时的她精神上已经崩溃,时刻就有轻生的念头。当孟文彦得知这一情况后,神圣的职责不容她来得半点迟疑,带上医疗箱驱车赶到张书琴家里,立即为其诊治。文彦细心的了解了书琴的治疗情况,并诊断了书琴现在的病情,为书琴分析病情,剖析病理,给书琴制定了一套中医治疗的方案,从而使书琴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让书琴在思想上要去掉因没钱而放弃治疗的想法。孟文彦医生先给书琴治疗,药费和理疗费,由孟文彦垫付,所以,使书琴放下因没钱治疗的精神压力,待书琴的病情好转后,有了收入时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成本费就行,也可采用减免的方法少付费或者不付费为她治病。书琴自从得到孟文彦的这次综合诊断之后,解除了书琴无钱看病的后顾之忧,并树立了配合治疗和战胜病魔的勇气。书琴的病情日益好转,现在的书琴已经和正常人一样打工上班了,并担起家庭生活的一切责任,不论书琴走到哪里,她先说的第一件事就是我的家乡有一位“最美医生”,她叫孟文彦,是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王秀芝,女,71岁,宝丰县张八桥乡白塔营村人,在宝丰县城西街辖区居住,因跌伤右大腿至左股骨干长斜形骨折、重叠、错位,成角畸形严重,在县医院要求切开手术钢板内固定,但患者年龄较大(70多岁),平素身体较差,糖尿病数年,全身无力、浮肿、食欲不佳,化验血色素6.5g,严重贫血,从X线片显示,左股骨干长斜形骨折,骨密度欠佳,严重骨质疏松,加上数万元的医疗费负担以及术后并发症,感觉自身及家庭陷入绝境,在无奈之时听其他在县医院住院的患者说西街文彦诊所的中医正骨技术堪称一流,好多骨折患者因害怕手术,在她的精湛技术治疗下完全康复而未留任何后遗症,抱着一线希望前往文彦诊所咨询。孟大夫在检查询问了我的自身情况,结合其它检查、化验资料后,给予了肯定,只要患者及家属配合,患者就能很快站起来,恢复健康。 她得到了孟大夫的诊治计划后,给予了她和家人极大的信心与希望,因家庭经济困难再加上自身的特殊情况,在县城租房治疗,孟大夫在给她施行骨牵引后,不管多忙,天天抽空到她床前检查、处理。晚上携带微型透视机,定期透视复查、复位。为了及时了解病况,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及时探治,从不间断,她精湛的正骨技术及她的科研成果“壮骨增髓疫”的服用,奇迹出现了,才四十多天,拍片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并有大量骨痂形成,而且感觉身体较前判若两人,化验血色素11.0g,也不贫血了,孟大夫在给她拔除牵引后,亲自指导帮助她做康复治疗,为患者省去了昂贵的医疗费用,患者感激的说:在我身处绝境、身患多病,生命受到极大威胁时,是孟大夫给予我和全家一线希望,让我又重新站了起来,我真心的感谢孟大夫高尚品德及精湛的技术,在我和全家人心目中真正体现出了“白衣天使”心灵纯洁的美德。 在城关镇大寺的董老太太,有儿有女、衣食无忧,但她收养了一无人抚养的残疾儿童,在当地附近家喻户晓,孟大夫知道后深受感动,嘱董老太太如有困难可及时找我。一点小病小灾的找孟大夫看病吃药,分文不取,有时所内无该药,就送老人钱到别的药店买药或到大医院检查治疗,使董老太非常感激。在孟大夫看来比起董老太太的爱心显得渺小,仅仅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添份爱心。 以上种种事迹数不胜数,这仅仅是小爱,孟大夫还有大的理想——大爱。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时代,我们中华中医正骨——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进入衰败状态,全国真正的中医正骨几乎关闭,患者对疾病是无知的,全凭医生来抉择,西医骨科已占据整个市场,患者在转换医院求治中有时得出无法手术治疗的同时,才能体现出对当前中医正骨的挑战极限。孟大夫为了弘扬中华中医正骨技术,在研究成果开发的同时不断查阅从古到今各家各派的中医正骨之精髓,结合本人的正骨技术,博采众家之所长,摒弃糟粕,力求精益求精,形成独特的孟氏正骨形象,与西医骨科形成互助状态,没有敌视、没有偏见,使中西骨伤科形成平衡态势,为拯救中华中医骨科身先士卒,奉献终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解除病痛,使我国中医正骨的精华得以尽情发挥。 她最大的理想抱负是:拯救中华中医正骨,创办特色的中医骨伤医院,为骨病患者做好“健康天使”。 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一心为病人着想,她的品德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好评。 有首歌词写的真好“情和爱在你手,温暖向人间,乡和村在天边,你我在之间,降病魔送健康天使舞翩翩,幸福一生,奉献每一天……”。孟文彦行医三十多年来,为老人减免药费治疗费太多太多,给老人病人送钱送物无法用数字统计,为敬老院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年年未停,为患者病人解除痛苦,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那一面面的锦旗、一块块的牌匾只代表了冰山一角。孟文彦医生不仅圆了自己济世救人的梦想,也圆了广大患者及西街居民的梦想,而今,孟文彦医生还在坚持不懈地钻研治疗骨伤疾病良方,救死扶伤,广播爱心,把博采众长的医技、丰富的临床经验,抒发于处方之上,倾注于患者之中。
文章分类:
医院新闻
|